中國文化博大精深,源遠流長。在古代有很多勤學苦讀的動人故事,如懸梁刺股、鑿壁偷光、囊螢映雪等等,一直傳為美談,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普通人學習。孔子有句話講的好,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”學習與思考、勤學與善思是相互聯系和相輔相成的,不可把二者割裂開來。
《戰國策》記載,蘇秦年輕時發憤圖強勤奮讀書,“讀書欲睡,引錐自刺其股,血流至足”。《漢書》也有則努力學習的故事,“孫敬,字文寶,好學,晨曦不休,及至眠睡疲寢,以繩系頭,懸屋梁。”于是便有了頭懸梁的故事,這兩個故事合在一起,便有了現在的成語“懸梁刺股”。
“鑿壁偷光”,講的是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墻壁,借鄰居家燭光讀書的故事。同樣是家庭貧困,同樣是珍惜時間多讀書,我國晉代車胤的“妙招”是抓一把螢火蟲照明讀書,孫康則利用雪的反光讀書,這就是囊螢映雪的故事。
面臨浩瀚的知識海洋,處在“知識激增”的今天,學貴有思對于當今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已迫在眉睫。它是古人成功的經驗,也應是我們當代人成功的座右銘。